分享到: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3-08-16 22:44     来源: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     打印

2023年,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中心,深学深悟、笃信笃行,切实把真理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让工作“出彩”,推动城市“走在前”。紧紧围绕市委“12345”总体工作布局,实施“三五四三”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文旅新篇章,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续写“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文旅生动实践。

一、紧盯“三大”工作目标

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创新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构建“10分钟文化生活圈”。坚守人民立场、聆听本土乡音、弘扬唐山特色,高质量推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精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绘就“幸福唐山”底色。紧紧把握“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打造北京游客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发展业态优化调整,开发类型多样的休闲度假产品,城市旅游鲜明有力。树立可信可爱可敬唐山形象,以文铸魂、以文化人,讲好唐山故事,强塑10条精品线路,力树“唐山周末”品牌形象,大力拓展客源市场,促进消费、繁荣市场。

二、推进“五件”大事要事

1.举办一届精彩惊艳精致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围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突出唐山城市建设、生态治理、工业遗产利用成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扩内需、促消费,补齐唐山旅游发展短板,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彰显城市旅游、海洋旅游、长城旅游的新魅力、新价值、新形象。着力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着力健全现代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提升唐山城市文化旅游内涵为引领,以建设城市旅游样板,工业旅游标杆为重点,以联动长城文化旅游带、渤海滨海旅游带为特色,形成“一核两翼”(“一核”即唐山市区城市旅游核,“两翼”即皇家山水长城文化旅游区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主客共享新空间。

2.成功创**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梳理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深度报道,宣传我市典型经验。抓好档案组织工作,高标准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验收。进一步优化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推进惠民举措、开展宣传营销,规范市场监管,多措并举恢复和促进文旅消费。力争2023年底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和收入恢复到2019年水平。

3.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将迎接国家复核、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的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组建迎检档案专项工作小组,对标落实,保证档案质量。加大对各县区的督导和巡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期落实到位。健全政策支持。制定我市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和落地落实。强化宣传报道。借助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微信、微博、抖音、手机APP等新媒体,开展公共文化宣传,提升群众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4.高质量举办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主旨,以展示评剧传承发展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彰显文旅融合为特色,重点举办评剧剧目展演、开幕式演出、闭幕式演出、第二届评剧民间班社交流演出、评剧艺术研讨、“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评剧艺术书画作品服装饰品观览及文创产品展示推介、“听评戏、赏美景”文化旅游、“听评戏、买名品、品美食”文化商贸、评剧优秀剧目京津冀保利剧院巡演等活动。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工作方案及具体工作分工表,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人头到人头”,确保高质量举办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真正把评剧节办成“评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5.扎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扎实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重点基础工程”,重点推进迁西县长城风景道旅游设施及景观提升项目、遵化罗文峪长城保护项目及迁安长城沿线传统村落提档升级,打造高质量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长城文化研学旅行基地、中华文明唐山标志。

三、抓实“四新”具体任务

6.释放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动能,搭建文旅发展新平台。1)狠抓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丰南河头老街文化街区项目、长城文化生态文旅集群等项目的建设。要将每个项目建成汇集文旅要素,发展文旅业态,创新消费场景的文旅发展平台。制定实施《唐山市文化旅游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成立20个招商工作组,开展小团组招商。利用好第七届省旅发大会、深圳和北京文博会、廊坊5.18经贸洽谈会等平台进行招商。组织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对接洽谈活动。加强招商项目督导调度,积极推进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2打造产城融合平台壮大现有产业园区规模水平,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旅游休闲街区、购物街区创建,通过树立品牌,以点带面,提升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3)培育民宿发展平台。推荐优质旅游民宿纳入省、市线上线下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展示力度,特别是着力吸引京津青年游客,推动“旅游民宿+互联网”发展,推动全市民宿高质量发展。

7.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文旅新产业。(1加快恢复旅游景区市场活力。推动我市旅游景区服务品质提升,引导景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服务、景区产品、市场营销,突出景区特色,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南湖·开滦创建5A景区,启新1889、迁西五海庄园、遵化山里各庄创建4A级景区,提档一批3A级景区。支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升级“行游住食购娱”基本需求品质。(2推动发展一批新业态。瞄准文旅融合、沉浸体验、数字创意、微度假、夜经济、休闲购物等方向,培育打造一批新业态。推动文物“活起来”,实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项目。创新举办2023年唐山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增设唐山陶瓷类别,搭建企业、工匠、设计单位交流平台,培育唐山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支持设计成果转化生产,力争推出更多具有唐山特色、唐山符号的文创和旅游商品,打造唐山文创产品品牌。

8.全力培育“城市旅游”新品牌,建设主客共享美丽舒适新家园1)提档基础设施。按照省旅发大会工作部署,推动7个区(市)率先完成旅游交通标识体系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旅游厕所、区域性游客服务(集散)中心、房车营地、旅游风景道及旅游驿站、景区直通车的建设和服务工作。2丰富产品供给。聚焦聚力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地标”品质。在中部,打造南湖·开滦景区、启新1889、唐山百年时空走廊、开平花海等工业旅游、城市旅游项目,建设城市会客厅、旅游集散基地。在北部,重点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推动5大工程33个项目,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挖掘清东陵建筑文化等底蕴特色,谋划新产品新消费。南部,整合唐山国际旅游岛、曹妃甸湿地、滦河口等资源,培育国际一流海岛度假区、滨海湿地休闲旅游带。3)推动文旅智慧化进程。持续完善全域智慧旅游“一中心三平台(一中心即大数据中心,三平台即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营销平台)”系统功能、应用能力,提升景区智慧化、科技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唐山公共文化旅游”平台服务功能,整合全市资源,丰富数字资源总量,优化数字产品质量,加快实现与省公共文化云的对接。统筹抓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4)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设巩固提升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协调指导广播电视传送机构加快推进广电光纤网络建设,做好5G网络防干扰工作。加大对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推优,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优秀作品的评优推优、2023年网络视听重点项目等的报送力度,协调指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视听传播平台,制作播出一系列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的优秀作品。指导我市四部重点电视剧选题的创作生产推进工作。

9.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品质品位,不断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新生活。1)繁荣新时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举旗帜、聚民心,打造一批具有我市特色、标识、内涵的文艺精品力作,让唐山文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发挥文化战线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结合新时期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工作特点,依托“冀东文艺三支花”等地域特色,创作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的文化文艺作品精品。组织督导相关单位对现代评剧《相期吾少年》《我的嫂子我的娘》《晚晴》等3台剧目进行打磨提高。复排一批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积极组织开展《多彩渤海——全国雕塑名家作品邀请展》《山海同辉——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采风写生创作展》等系列专题画展。支持市艺校做好全省中职标准化建设、提质培优项目、省特色专业申报等工作。2)构建“10分钟文化生活圈”。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7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今年新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42个,总数达到100个以上;新建群众文艺辅导基地238个。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卡(券)20万张、组织“七进”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唐山大舞台”演出30场。开展唐山市群众原创优秀作品征集展演、全民艺术普及月、群众文艺团队“大比武”以及“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读”等群众赛事和活动。推行“信易阅”,深化全民阅读活动。3)抓实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大力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全面推行和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和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好李大钊故居等修缮工程,加强革命文物实物和资料的征集和保护,深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运用。加快推进清东陵保护工程、可移动文物修复,抓好滦河大铁桥、景忠山碧霞元君庙、迁安白道子长城等修缮工程。加强考古发掘与研究。推进唐山博物馆升级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先考古后出让”政策落地实施。组织好国际博物馆日及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4)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出台唐山市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开展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首批唐山市非遗研究基地的申报命名工作,结合唐山皮影保护利用设施(市群艺馆老馆),打造非遗体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

四、构建“三优”保障体系

10.锻造优良的文化旅游干部队伍。1)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局党建各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心筹划学习教育、集中培训、宣讲解读、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各项活动,推动文旅系统各级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工会、统战、双拥、青年等工作。2)提升机关行政效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文明执法。发挥法律顾问在各项行政决策事务中的突出作用,推动宪法、民法典、行业法规宣传普及。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推动目标管理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办公秩序规范、内部监督规范,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落实有力。(3强化内部量化考核。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优化干事创业能力,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争牌子、扛红旗,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推进新时代文化广电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

11.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1)守住安全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统筹抓好文旅场所和广播电视安全,持续深化文旅广电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末端落实,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全力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抓好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提升治理水平。着力优化提升文化营商环境,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采用“双随机”检查与突击检查、联合检查、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打击非法违规、养老诈骗等行为。自主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私设景区等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继续做好“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确保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3)提高服务质量。扎实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为全市增光添彩。通过典型示范、培训等方式规范优化行业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组织好全市导游员讲解员大赛、星级饭店技能大赛。修订行业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建立导游等重点人群的信用档案。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及对重点监管对象和监管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12.塑造优良的唐山周末品牌形象。1)开拓客源市场。在央视和京津冀、唐山媒体、户外平台进行形象宣传、产品推广,巩固京津冀核心市场。赴高铁、航线开通的重点客源地举办有针对性的系列营销推介和主题活动,开展自媒体、微信、抖音等系列宣传推广,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与本地媒体合作开展文旅宣传,谋划话题、活动,活跃唐山本地市场。2)强化形象感召。策划开展网红达人游唐山、专家学者讲唐山故事等系列活动,重点打造海岛湿地游、工业探秘游、长城山水游、唐乡生活游、五彩研学游、红色经典游、唐山味道游、温泉冰雪游、唐山博物馆游、古刹寻踪游等10条特色旅游线路。协同各县区谋划开展海鲜美食节、消夏文化艺术节、红叶节等“唐山周末”文旅节庆活动“珍珠项链”工程。3)加强交流合作。举办宣传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增进全市景区等旅游企业、群艺馆等文化场馆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相互支持和参与各地举办的文旅节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繁荣文化文艺市场,和京津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吸引京津优质文化公共资源在唐山布局。做好对口城市文旅帮扶工作。对接国际市场,讲好唐山故事,宣介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产品,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唐山形象。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