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上级要闻

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2-03-29 08:43:15 来源:人民日报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无旁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工作的顶层设计日益健全,事业发展整体向上向好,全国革命文物工作成果斐然、令人瞩目。


保护是革命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超百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史见证。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更好的保护,才有更好的传承,而保护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北大红楼旧址、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重新修缮开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感悟初心使命,人民群众崇敬英雄、体验感怀的“大学校”。革命文物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中,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增强弘扬革命传统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应当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许多革命旧址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会说话、陈列的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激发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应注重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提质相结合,与乡村振兴、老区发展相结合,与惠及民生、增进福祉相结合。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与游客“面对面”。去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导览图”。


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以互联网的手段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以有利于被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对革命历史进行展示,使其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网络视听等一批党史类文艺作品引发社会热议、全民共鸣,为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经验。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在新征程上的我们将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也将满怀信心、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