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表示,国庆节出游人数增多,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假日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综合研判形势,强化行业部署。9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9月18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统筹做好中秋节、国庆节文博单位疫情防控和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9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游客自我防护意识。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游客既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也是旅游活动平安有序的受益者。文化和旅游部一直强化对游客的提示提醒。通过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有关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的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关注疫情动态,做到健康安全出游;指导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以及文博场所,通过设置提示牌、播放宣传片、利用景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引导游客自觉遵守防控措施要求。
侯振刚表示,安全是旅游的底线,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健康的旅游。文化和旅游部按照底线思维进行部署安排,具体措施包括企业主体、部门监管和游客个人三方面。一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审查资质,特别要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导游在出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游客各方面的提醒,特别是加强在乘车时对乘客系好安全带的提醒。要求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特别是户外的旅游景区,要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对景区内的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要加强安全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或使用。要求星级饭店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对消防设施、燃气电气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二是加强部门联动监管。旅游产业链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关联了多部门的监管。文化和旅游部门除加强自身检查和监督之外,同时加强与公安、交通、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联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加强市场检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同时,要求各地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置,保证游客安全。三是加大对游客的提示引导,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提示,强化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如切勿进入未开发、未开放的区域旅游;谨慎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在打卡网红景点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等。
侯振刚提醒广大游客,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旅游行程中要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查验健康码、测温、规范戴口罩等防控要求,勤洗手、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要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在外游玩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生态环境,做好垃圾分类;保护文物古迹,不要乱刻乱画;践行“光盘行动”,避免餐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