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在发布会上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贫困地区。老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乡,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部门优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出台帮扶政策,实施帮扶项目,有效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增强了老乡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马秦临从三个方面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开展有关工作的情况。一是通过发挥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推动贫困群众培育正确价值观念,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现励民效果。同时,各地还鼓励创作了很多来源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戏小品,以真实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充沛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贫困乡村的动人故事,用身边人教育引导身边人,改变落后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实现现代文明生活。二是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保障老乡文化权益,让他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惠民效果。“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投入资金42.96亿元,实施戏曲进乡村、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等文化惠民项目。近年来,我们还选派13.2万多名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工作,从资金和人才方面为老乡的文化生活保驾护航。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比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克同志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文艺院团中国交响乐团退休干部,她多年如一日在基层乡村奔波,踏上艺术扶贫之旅,带领老乡组建合唱团,开展文化活动,激发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三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把贫困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变资金、变资产、变效益,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老乡增收,实现富民效果。比如,四川省西昌市长板桥村通过挖掘整合自然、人文、饮食、民俗等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打造出邛海—螺髻山旅游环线上最具特色的彝族风情驿站,走出一条文旅产业助推脱贫致富之路。
马秦临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继续发挥文化和旅游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