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南湖景区丹凤朝阳广场举行“孝老敬亲·传承美德”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当天,参加“孝老敬亲·传承美德”活动的40余个家庭体验黄包车,打卡南湖美景,欢度唐山周末。
活动现场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组织20个项目及传承人开展非遗手工艺品、传统美食展示展销活动;滦州地秧歌、乐亭大鼓、评剧等精彩的非遗项目表演轮番上阵;图文并茂的非遗展板集中展示了我市优秀非遗资源;群艺馆馆员现场解说,并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直播,真正让非遗“活态化”贴近群众的生活,增强了互动性、参与性。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300余处,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2个,其中唐山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9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其中14人入选国家级,文化传承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展现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定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信心决心,高质量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该局将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全面梳理我市具有文化传统、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物资源,让文物与智慧景区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赋能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持续供给高品质、有温度、多元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10分钟文化生活圈”。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扩大唐山文化影响力。利用好旅发大会高端平台,运用好宣传媒介,讲好唐山故事,全方位展现唐山形象。坚守底线思维,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各类文物在唐山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让子孙后代都能记得住历史、体验到记忆、看得到前人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