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其中,“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包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等内容。
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亮点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完善合作机制
《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自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建立完善各层级工作机制,畅通常态化沟通渠道,从规划协同、政策相通、品牌共享等方面推进两地文化和旅游业发展。
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成立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制定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方案》。
川渝两地还实施了“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启动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深入推进川渝城市群无障碍旅游合作,联袂打造“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打通平台数据壁垒,实现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验认证,川渝游客可凭借“一码”游览两地660余个文化和旅游场所。
同时,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推进“川渝通办”行政审批事项线上线下融会贯通、一体办理,统一制定并对外发布“川渝通办”服务指南,统一标准及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两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表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川渝两地将坚持“协同化发展、一盘棋推进,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共同推进巴蜀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共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共同完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共享机制,共同争取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
打造旅游精品
《规划纲要》提出,打造贯通四川、重庆的文化遗产探秘、自然生态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在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川渝两地携手推出了一批旅游精品。
今年9月,以“宽洪大量”命名的文旅任意门在重庆洪崖洞景区上线,景区内放置一扇“任意门”,游客通过5G视频连线,不仅能看到成都宽窄巷子的街景实况,还能与当地游客隔空互动。“在这里游览,没想到还享受了‘买一送一’的服务,顺道把成都宽窄巷子逛了。”在洪崖洞景区游览的王先生说。
据了解,2020年4月,重庆洪崖洞与成都宽窄巷子签订文旅合作协议。一年多来,两地依托文化和旅游地标的集聚带动作用,在品牌联建、市场营销、产品互推、游客导流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了“宽洪大量”网红产品。这只是川渝文旅合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联手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川渝石窟保护展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培育“巴蜀文脉”人文旅游、“巴蜀风韵”民俗旅游、“巴蜀脊梁”红色旅游、“巴山蜀水”生态康养旅游等十大巴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四川绵阳与重庆北碚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结对子”,联手推出“北碚—绵阳博物馆—李白纪念馆—方特—金沙遗址”“北碚—两弹城—科技馆”等精品旅游线路。北碚还推出了“百馆之城——人文之旅”“大美田园——乡村之旅”“缙云山北温泉——生态之旅”3条精品旅游线路,累计吸引川籍游客2万余人次到北碚旅游。
重庆市大足区联动武隆、四川都江堰等世界遗产地推出“藏不住的重庆”5日游线路、重庆—武隆天坑—大足石刻4日经典游等双遗旅游线路;与四川峨眉山、都江堰等景区,共同策划推出川渝世遗之旅、巴蜀文化遗产之旅等线路产品;与四川资阳、乐山联合推出红色旅游和唐宋石刻精品旅游线路。
培育文旅品牌
《规划纲要》提出,扩大长江三峡、九寨沟、武隆喀斯特、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星堆—金沙、三国文化、大足石刻、自贡彩灯等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深化合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为引领,成立巴蜀文化馆、图书馆行业联盟。两地的市(州)区(县)文化和旅游部门、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等164家成员单位,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2020年5月,两地还联合主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近200家来自两地的景区分别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免门票及其他优惠举措,共同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
2020年9月,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与四川宜宾、泸州、自贡等地签订了《川南渝西七市区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7个市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共促发展”的原则,在信息共享、产业投资、文化艺术交流等6个方面,强化川南和渝西地区重要节点城市文化和旅游协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建设。
今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举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石刻华服周”活动,吸引川渝两地300余名高校学生、华服爱好者参与,与活动相关的1200余个视频在线播放量超1.7亿次。大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成渝地区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下一步,大足将聚焦“国际化”,全力推进国际知名旅游地建设迈开“大足”,坚持高点定位、等高对接、国际引领,全域建成大足石刻文化公园,高标准打造世界知名石刻研究院。
刘旗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持续实施“成渝地·巴蜀情”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打造魅力都市、巴蜀文明、石窟艺术、多彩民俗、生态康养五大品牌,协同提升“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