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内蒙古六大措施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1-03-24 21:27:45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杨竣杰


3月2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内蒙古文物保护工作发布会。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介绍了当前全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曹建恩介绍,近年来,内蒙古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武安州辽塔加固维修工作,阿尔寨石窟保护整体推进,现已累计投入资金3145.6万元,修复完成10座石窟壁画。全区大遗址保护成果显现,7处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遗址名单,其中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启动实施,黄河聚落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全面展开。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以乌兰夫纪念馆等重要纪念馆为重点,全区中、东、西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近年来,内蒙古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显著,辽耶律羽之墓、集宁路古城遗址等10项考古发掘先后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0年,新发现的裕民文化将内蒙古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上限推进到距今8400年至9000年。此外,“考古中国——河套地区的聚落和社会”项目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石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最大的辽朝宫殿基址,呼和浩特武川坝顶发现了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

曹建恩表示,内蒙古博物馆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持续健全。全区现有178家备案博物馆,构建起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体制多元、门类丰富的博物馆体系,其中内蒙古博物院的《大辽契丹》《天骄蒙古》展览分别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同时,文物保护与安全工作已经纳入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文物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曹建恩说,下一步,内蒙古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将从六方面发力。一是对全区亟须保护的文物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分年度进行保护修缮;二是将重大考古遗址纳入旅游线路,打造考古研学产品;三是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黄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强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四是加强重点博物馆建设和展陈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文物数字化展示宣传;五是积极探索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课题研究,进一步讲好各民族交流交往故事;六是切实增强文物安全工作合力,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文物安全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