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畅游唐山

前韩庄:承红色记忆 启乡村新貌

发布时间:2021-08-09 23:36:20 来源:迁西发布


革命先驱韩东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韩东征的家乡前韩庄村,人们为有韩东征这样的革命先烈而感到骄傲,韩东征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宽阔的马路、弥漫着文化气息的文化墙、平坦干净的文化广场……走进前韩庄村,作为冀东著名的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长河岸边,韩东征的家乡——迁西县东荒峪镇前韩庄村依山傍水,整洁秀丽。当年,以韩东征为首的一群热血青年以前韩庄村为中心,传播革命真理,培养革命骨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迁西地区发展的第一名党员;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参与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走进前韩庄村,翻开历史的记忆,迁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韩东征的形象愈发清晰......

韩东征幼年家贫,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迁西地区发展的第一名党员。入党后,他参与创办了前韩庄“贫民夜校”,培养革命骨干,发展了大批共产党员。

韩东征领导党员发动2万余名群众抗捐抗税,开展反“旗地变民”的斗争,动摇了反动当局的黑暗统治,激发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热情。他领导组织了支持29军长城抗战、金厂峪金矿工人罢工、冀东抗日大暴动等活动。还先后领导组建了“迁卢抚青第一支队”和“冀东抗联第十四总队”等起义部队,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到前韩庄村,我们恰巧遇到了韩东征的长孙韩少勇,如今韩少勇虽然定居在唐山,但一有闲暇就回到前韩庄。这里是他的根,他要守住的不仅仅是老家的房子,守住的更是爷爷韩东征留下的精神。韩少勇讲述说,在艰苦的抗战中,韩东征视人民为父母,时刻把群众的饥寒安危记在心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倾其一切为革命,他先后卖掉家里两口大缸、三棵大槐树、八亩六分好地和一片山坡薄地。所有款项,全部花在革命事业上。

革命胜利后,韩东征一直为我国水利事业呕心工作,不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韩东征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顽强的革命意志。他职务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依然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韩东征革命了一生,战斗了一生,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的革命精神在前韩庄村传承着,他的优良品质在前韩庄村民中代代相传。2014年,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东征纪念馆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村里的老人们,几乎都可以讲些韩东征过去革命的事迹。展厅里很多革命场景的图片,都是画家根据村民的回忆绘制的。在这里,红色基因得以传承,革命精神得以弘扬。

花草芳香、群山环绕、碧水南流、清风习习……这诗情画意的生活,已然成为长河岸边百姓的日常,如今的前韩庄村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历史和人文优势,借助长河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及长河带状公园建设成果,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东征纪念馆为载体,正积极打造基层党建“一乡一品”项目,把红色教育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形成既可以观光赏景,又能了解学习革命历史、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长河浩浩,奔流不息。先辈的红色基因,在与新时代的交织中,汇聚起滚滚向前的奋进力量。